正能量:仁慈笃厚振家风
一九六一年腊月出生的赵宗义,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生活困难便辍学,靠编织竹器为生。一九八七年他结婚后,养育了三个子女。之后他又学会了装璜、泥瓦工等技术,整天辛苦忙碌维持一家七口人生活。
一九九三年初春,一位河南的六十多岁的赵国清流落到东新,其时春寒料峭,流浪老人衣衫蓝缕,蓬头垢面,赵宗义得知他孤独无靠,又是赵姓族人后,便将其收留。这一年,赵宗义长女才五岁,次女三岁,儿子仅几个月。虽然经济拮据,家中又添一个吃闲饭的人,但赵宗义及家人却视赵国清为至亲长辈奉养,并为他治病、置衣、增加营养调养身体。老人多次感动得潸然泪下。赵宗义安抚他说:“一笔难写两个赵,天下赵姓一家亲,这里就是你的家。”一九九六年,赵国清胃癌晚期弥留之际,赵宗义在病床前守候他三天三夜,族人十分感动,纷纷捐钱相助。赵宗义选上好棺材,按当地习俗将赵国清风风光光安葬。
赵宗义贤明豁达,坦率忠诚,责无旁贷,竭尽全力地去做好每一件家族事。在这次编辑家谱工作中,他更是情怀旷达,行为德表,克服阻力,排除干扰,在短短的三个月内,第一个圆满完成本地录谱的所有工作。
二0一六年元月,在录谱工作第一次理事会上,赵宗义接受了东新的采集信息、收取经费以及有关事宜后,便尽心尽责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采集信息时,他逐家逐户登记。开始有的人置之不理;有的人认为录不录谱无关紧要;还有人说录谱误工误时,劳命伤财,根本不配合。赵宗义就耐心解释录谱是一件“不忘历史,铭记祖先;增强族人团结和凝聚力”具有现实意义的事,并讲了他有一次出门在外遇到困难得到族人帮助的故事。族人在他的说服下,又联想到他收留赵国清的义举,感受到这都是在传承赵氏家风的具体体现,于是解除了种种顾虑,争先恐后地填写信息。
五月份的一天,赵宗义到大新办事,得知大新有赵氏三兄弟在九十年代赵氏录谱中被遗漏后,便主动登门拜访,了解到他们属芳畈支系,但赵宗义不分份内份外工作,仍将三兄弟信息完整采集。
赵宗义以贤为贵,唯众是尊的品质为族人所敬佩;他仁慈笃厚,恭俭温良的家风为族人所仿效。在接下来的捐款工作中,由于他带头第一个交纳经费,族人们也不甘落后,不到一个月时间,东新赵氏成员全部交齐了经费,为全县录谱工作起到了推动和表率作用,赵宗义也得族人的拥戴,是当地家族名副其实的“掌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