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回眸 精英 企业 社区 家风 名亲 总谱 分谱 分支 修谱 捐赠 趣闻 文苑 华甫公  


赵君陶与丈夫李硕勋、儿子李鹏

信息来源:    添加日期:2016-10-19    点击量:2919

 赵君陶(1903.1.17-1985.12.14),原名赵世萱,女,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人。1919年随全家迁到北京,在五哥赵世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的引导下,追随时代前进的潮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925年,赵君陶与李硕勋相识于杭州西子湖畔,互相萌发了爱慕之心。以后他们又同时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系。李硕勋是学生领袖,全国学生联合会的会长。赵君陶认真攻读革命理论,是品学兼优、思想进步的学生,并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人情投意合,在上海大学结成良缘。从他们的结婚照片可以看到,赵君陶相貌端庄,温柔文雅,坐在一个大椅子上,李硕勋身材修长,刚强坚毅,坐在赵君陶之旁。赵君陶一直将这张照片珍藏在身边。

1926年冬,李硕勋投笔从戎,在称"北伐先锋铁军"的叶挺部队担任师政治部主任,而赵君陶则担任湖北妇女协会宣传部长,动员妇女支援北伐铁军。1927年,李硕勋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赵君陶也紧随其后。起义失败后,两人在南昌分别,不久又在上海会合,此后长期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李硕勋担任中央军委委员、江南军委书记,赵君陶则是中央妇委的秘书。白色恐怖之下,党的工作者随时都有丧失性命的危险。李硕勋、赵君陶多次遇到险情,但总能沉着应对,机智勇敢,配合默契,化险为夷,既保护了自己,又保护了同志们和地下党机关的安全。

        忠贞爱

 1931年5月,李硕勋奉党中央命令去南方,担任两广军委书记,机关设在香港。7月,赵君陶携带着3岁的儿子李鹏,由上海到香港。他们在香港的团聚是短暂的。7月,李硕勋到海南岛召开军事会议,不幸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英勇不屈,于1931年9月16日在海口从容就义。

李硕勋就义时,年仅28岁,正当英年。赵君陶与之同年,也算得才貌双全,风华正茂。但是多少年过去了,赵君陶终身没有再婚。这是为什么呢?赵君陶从青年时代起就反对封建婚姻、谋求妇女解放。对一些再婚的战友和同事,她也绝无轻视和反感。惟一能解释的原因是,赵君陶对李硕勋爱得太深了。李硕勋的遗像始终摆在她的床头或书房,她经常面对遗像,静坐沉思,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一本载有详细介绍李硕勋的书《红旗飘飘》总是放在她的枕下,经常取出反复阅读。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下,她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李硕勋的遗书,所以遗书才能完好保存至今。赵君陶去世后,李硕勋遗书的原件交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保管陈列。


        
教育李鹏

 赵君陶为了抚养李鹏兄妹,含辛茹苦,饱经磨难。李硕勋牺牲后,她带着才3岁的李鹏和遗腹女儿从上海回到成都。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她既要随时防备特务的迫害,又要携儿带女自谋生计。她们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有时还相当困难,但赵君陶仍把李鹏送到当时成都最好的成都实验小学读书。受环境所迫,赵君陶经常更换执教的地方和学校,与李鹏时而在一起,时而分离,不断承受母子分离的痛苦。

1941年,赵君陶毅然决定把13岁的李鹏送到革命圣地延安去学习,使他受到党的教育,像父母一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建国前夕,党中央决定派遣一批青年到苏联学习经济建设的专业知识。李鹏不想去,赵君陶极力主张他去。为此,她们母子之间发生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冲突。她批评李鹏目光短浅,有自满情绪。最后,李鹏听从她的劝告,服从组织决定,到苏联学习了水力发电专业。


        
关心儿媳

 李鹏的妻子朱琳自幼丧母,失去了母爱,是赵君陶给了她第二次母爱。1959年,朱琳怀上第一个孩子,住在北京协和医院。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朱琳遇到早产和难产,赵君陶终日守护在她的身旁。林巧稚大夫问赵君陶:"你是要大人,还是要孩子。"赵君陶毅然回答:"大人也要,孩子也要。"她的语气坚决诚恳,使林大夫深受感动。在林大夫的精心护疗下,朱琳终于顺利产出一个男孩。

人到老年都喜欢自己的孙子,所谓含饴弄孙乐,隔代亲,赵君陶也不例外。但她在疼爱孙子孙女的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把她自己的品德和学识,通过言传身教留给他们。晚年,赵君陶以练书法为乐,写得一手娟秀的"赵"体字。她为孙子和孙女们亲手书写的几篇赠言,充满了对后代希望之情,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版权所有:赵氏文化博览   鄂ICP备11001243号-3
您是本站第5327811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