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回眸 精英 企业 社区 家风 名亲 总谱 分谱 分支 修谱 捐赠 趣闻 文苑 华甫公  


蒙古族赵氏

信息来源:    添加日期:2013-01-14    点击量:3888
   据《元史》一书记载,在内蒙古境内的大青山下,蒙古族的汪古部落之中,有赵姓家族的分支。蒙古族汪古部落的赵氏,参与了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的战争,其中一位名叫赵国宝的族人是元军进攻四川的先锋军统帅。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赵国宝统率元军的先锋部队直攻四川境内的重镇重庆,经过几十天的激战,迫使重庆的南宋守将张实投降。赵国宝因功被授三晶印,并授为蒙古军汉军的元帅,并同时被赐文州吐番万户府达鲁花赤(蒙古语,意思是征服者和统治者)。达鲁花赤的头衔只有蒙古的贵族才能享有,也就是说,从赵国宝开始,蒙古族汪古部落中赵姓已成为蒙古国及此后不久建立的大元帝国的贵族。
  赵国宝之子赵世延也是蒙古族汪古部落之中的佼佼者。赵世延自幼喜欢读书,潜心研究中原儒家学派的经世致用之学,为元朝的建立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 (公元1284年),赵世延官授承事郎、云南省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不久升监察御史。其时,元朝丞相桑歌处事专横,包庇凶犯,赵世延于是当廷指责丞相桑歌,请求元世祖忽必烈下旨严办凶犯。赵世延与丞相桑歌因此不和,因而多次遭到桑歌的中伤。元世祖忽必烈重其才,不愿治其有罪,于是将赵世延出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事。赵世延到任后,大力倡导儒学。其时,江南正逢水灾,赵世延于是遵照圣人之言,在管区之内设立多处义仓,并主持修复了澧阳县(今湖南省澧县)的环堤,因而深得民心。元成宗铁木耳之时(公元1295-1307年),赵世延任中书左司都事、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安西路总管等官职。元武宗海山时(1308—1311年),赵世延升任四川肃政廉访使,因主持修复都江堰有功,晋升为陕西行台侍御史。元仁宗时(公元1312-1320年),赵世延作为少有的四朝元老进一步得到元仁宗的器重,历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中书参知政事、御史中丞、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等封疆大臣。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赵世延因年老多病而上书请求辞官。此时,赵世延已是八朝元老,元文宗仍不愿让其告老还乡,于是将其诏进京城与当时几位大学者组织纂修《经世大典》。不久,赵世延被封鲁国公,举家迁居成都。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赵世延因病卒于成都。赵世延是元朝达官,也是元朝贵族之中少有的几位颇得民心的好官。赵世延为政历时九朝,共五十余年,编有《风宪宏纲》流行于世。


版权所有:赵氏文化博览   鄂ICP备11001243号-3
您是本站第6404433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