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氏孤儿看忠义文化
信息来源: 添加日期:2016-09-30 点击量:2632
千百年来,《赵氏孤儿》的故事以震撼灵魂的巨大悲情,感动过无数的中国人,也感动过无数的外国人。《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发生在我们的家乡——三晋大地。据传,赵氏孤儿辗转流离后,就到了晋东盂县的“藏山”。千百年来,《赵氏孤儿》中所反映出的“忠义”文化,滋养、熏陶了千千万万的劳力者和劳心者。
他们都谨记着、信崇着、践行着: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守仁行义于天下。 历史小说《赵氏孤儿》,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用艺术的手法,既再现了历史事实,又描写了当时的宫廷斗争之惨烈、权力角逐之复杂,尤其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春秋战国著名义士程婴等人忍辱负重之坚韧、义薄云天之忠贞、杀身取义之亮节、善于周旋之睿智。自始至终,都在讴歌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忠义”文化,让久远的故事与鲜活的现实在此交融,实现着历史与当今的跨越与链接,探寻古朴的“忠义”文化对当今时代的启迪与警示。
战国养“士”之风大兴,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以及秦国的吕不韦等,皆以养“士”众多而名满天下。“士”的称号,不再限于读书人,凡有一技之长的,均以士相标榜。士阶层得到空前壮大以杰出士阶层为代表的中国人,高扬“忠义”大旗,轻生死,重然诺;轻财利,重名节,敢恨敢爱,敢作敢当,最富有血性。产生在那个年代的“春秋大义”,是中国真正的民族魂。
士阶层的崛起和实践,经先秦诸子们的不断总结、提炼、争鸣、升华,形成了代表后来中华民族精神底线和基本个性的“春秋大义”,并在此基础上,造就了中华民族以“忠义”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忠”“义”一体,是孪生兄弟,难解难分,如忠臣义士、忠肝义胆、忠义双全等。大凡为忠心所驱使,必为正义所感召;为正义所感召,必为忠心所驱使。
如果说春秋大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那么,“忠义”文化便是这个精神象征的核心价值,而小说《赵氏孤儿》,正是对这个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解析。《赵氏孤儿》中的程婴,无疑是这 一时期义“士”中的典型代表。
忠义”是中国儒家倡导的传统精神,孔子言,教人以善谓之忠,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中国的历史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忠义”精神在当今社会已经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容。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和价值理念,“忠义”精神是中国古代家庭、社会、国家的精神基础,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教育及法律观念、国民性格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忠义”精神的作用和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当今社会的发展依然需要合乎时代的“忠义”精神。 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展现的虽然是奴隶社会末期的历史,但是对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重新演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灵感和适应当今社会的精神元素。赵朔面对饥民,首先想到的是救民水火,而不是自己的得失。封建社会中的忠义升华为人类进步史当中的大忠大义。在这里,“忠义”早已经不是封建的迂腐,它变得更加长远和高瞻。桃园结义,三人发誓,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恐怕这才是“忠义”精神的真正内涵。政府关爱百姓,这便是义;人民拥护政府,这也是忠。
|